博众精工获53家机构调研:我们目前是唯一一家在苹果官网官宣的设备供应商(附调研问答)
日期:2024-09-13 作者: 新闻中心
博众精工3月17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3月15日接受53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本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以电话会议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接待人员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交流,主要内容概要如下:
第一部分:公司本次激励计划的情况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博众精工于2022年3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了《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本激励计划2022年设定考核目标为:营业收入47.5亿,净利润不低于4.5亿;2023年设定考核目标为:营业收入不低于62亿,净利润不低于6亿;2024年设定考核目标为:营业收入不低于80亿,净利润不低于8亿。第一年营业收入增速约为25%,后两年增速约为30%,净利率为9.5-10%。
目前2021年度业绩快报数据:营业总收入38亿,净利润1.9亿,其中消费电子28-29亿,新能源4-5亿左右,其他4-5亿元。
问:激励对象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有3C与半导体事业部的员工,锂电和换电团队的员工在激励范围内吗?
答:我们本次激励对象是523人,激励范围覆盖新能源团队,3C团队、半导体团队以及其他部门人员。
答:2022年预计计提股份支付费用是2000-3000万元,最终金额以审计结果为准。
答:2021年主要收入来自消费电子领域,消费电子业务特点是年初报价时即确定一年的价格,2021人民币升值导致在结算的时候造成了一部分损失;同时,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进一步导致2021年毛利下降;另外,2021年,公司在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拓展的前期投入的资源和研发费用较大;所以2021年净利润有所下降。
消费电子领域预计同比增长10-20%;新能源领域预计营收15-20亿左右,另外其他领域的营收预计会在3-5亿元;公司的新产品光伏硅片分选机已经获得客户认可,预计2022年能轻松实现1-2亿元营收。净利润方面,公司会加强成本和费用控制,使公司净利润率保持在9-10%。
答:公司的检测设备业务占比一直在提高。2017年,公司就开始向客户提供气密性检测设备。另外,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和量测设备我们也都有布局。例如,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客户的笔记本电脑销量很好,我们相应的笔记本外壳量测设备获得很大突破。
答:目前,2022年的消费电子业务的订单份额和价格已经谈好了。1-2月我们已接了5亿的消费电子订单,大批量订单要等在3-4月份才能下来,确认收入一般要到三、四季度。消费电子业务每年的下单和生产、交付节奏大多数都是如此。
答:我们会增加自制比例,在生产环节也会有所改进,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现在也在扩大自有的机加工中心的产能,以提高零部件的自供比例。
问:从行业来看,消费电子后端组装和检测的自动化渗透率是多少,未来还有上升空间吗?
答:海外客户在整机组装段的自动化率大概在50%以上,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们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拓展战略主要是横向和纵向扩张;横向上主要是从手机向手表、耳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别的产品的生产设备拓展;纵向上主要是向上游零部件和模组段的自动化设备拓展。
目前看,当前采取的拓展战略成效显著。从横向上看,公司已覆盖了消费电子的全部终端产品;从纵向上看,公司已覆盖摄像头模组、miniled屏幕、电池、电脑外壳等零部件和模组段的自动化设备。目前来看,在零部件和模组段的国产设备覆盖率还不高,国产替代还有很大的空间。
答:锂电池制备设备业务一直进展顺利。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一次注液机、密封钉焊接机、包膜机、电芯拉带线等产品已经入围了新能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新一代锂电池制备开发项目,在该项目上预计未来会有10-15亿的订单。换电设备方面,我们已取得了新能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50%的订单份额,目前商用车和乘用车的订单在正常生产交付中。
答: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增速较快,新能源团队还需要补充人员。我们会做一些内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同时也会招聘外部优秀人才。
问:股权激励计划上,2022年的净利润目标为4.5亿元,公司今年在成本管控和期间费用率上有什么举措吗?
答:首先,我们前两年人员增长很快,2022年我们会提升人员效率,控制人员数量增长,提升整体效益。第二,我们之前研发投入比较多,今年会在研发项目上做一些选择,控制研发费用规模。第三,在供应链管理上加大力度,提前进行价格锁定,同时提高加工件的自供比例。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公司的基本的产品包括自动化设备(线)、治具类产品和核心零部件。公司已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C电子科技类产品整机装配生产设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