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點亮期望之光--軍事--公民網

新闻中心

【48812】點亮期望之光--軍事--公民網

  日期:2024-05-01 作者: 新闻中心

  20多年來,中國國際救援隊官兵發揚地震救援精力,不畏艱險,勇挑重擔,不斷錘煉過硬本領。圖為救援隊隊員在訓練基地進行救援破障訓練。萬端武攝

  走進中國國際救援隊榮譽室,一張張救援現場的相片震撼人心,記錄著官兵為抢救生命,不怕犧牲、無畏逆行的感人歷程。

  2001年4月27日,中國國際救援隊以陸軍第82集團軍某旅前身部隊為主體組建,是我國第一支抗震救災專業隊伍。20多年來,他們在救援實戰中凝結出以“生命至上、科學施救、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為首要內涵的地震救援精力,鼓动著救援隊官兵奮勇前行,圓滿完结黨和公民交给的任務。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突發裡氏8.0級特大地震。震后5小時,一支身著橘紅色救援服、后背印有夺目“CHINA”字樣的救援隊伍完结集結,從首都急速趕至災區。

  公民的生命高於全部。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隊官兵刻在骨子裡的信仰。整個救助過程中余震不斷,他們的營救行動卻一刻沒停。救援隊官兵將存亡置之不理,哪裡最危險就沖向哪裡,不知疲倦地屡次進行地毯式搜救。那段時間,他們連續轉戰汶川、北川、都江堰、綿竹4個重災縣市,憑借堅定信仰和過硬技術,成功營救出“可樂男孩”薛梟等幸存者,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跡。災后,這支救援隊被國家颁发“全國抗震救災英豪集體”。

  災情便是指令,災區即為戰場。救援隊是抗震救災的主力軍、突擊隊,肩負著黨的重托、公民的期望。面對困難和危險,他們始終把“竭尽全力搶救公民生命財產”作為任务主旨。2010年4月,青海玉樹發生地震。救援隊战胜高寒缺氧、環境復雜和高原反應嚴重等困難,連續奮戰12天,營救出多名掩埋在廢墟深層的幸存者……20多年來,救援隊先后執行11次國內救援任務、9次國外救援任務。一次次奮不顧身的救援、一次次勇敢無畏的逆行、一次次在災害現場和時間賽跑、一次次用雙手托舉生命的期望……“中國救援”的手刺越擦越亮,厚重而鮮明的地震救援精力愈發顯現其光辉。

  天翻地覆無所懼,越是艱險越向前。20多年來,救援隊官兵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英豪氣概和團結協作、不辱任务的責任擔當,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贊譽。

  “地動山搖,背起那行囊,生命在呼喚,災區便是戰場……”那年,在救援隊建立10周年紀念大會上,一首《緊急救援隊之歌》被救援隊官兵高聲唱響。那是官兵獻給救援隊的一份生日禮物,也為救援隊留下一道獨特文明印記。

  在該旅旅史長廊的中心方位,耸峙著一幅反映救援隊員用血肉之軀托舉生命期望的浮雕。這是該旅為紀念救援隊建立20周年特別制作的。上一年年末,參加過5次地震救援任務的戰士黃繼臣光榮退伍。他帶著忠誠的戰友——搜救犬,來到浮雕前,留下了軍旅生计最终一張珍貴合影。黃繼臣說,他要把救援隊的記憶和精力帶回去,這是值得收藏终身的財富。

  精力火炬,越燃越亮。近年來,為傳承發揚地震救援精力,每年新隊員入營之際,他們都組織我们參觀榮譽室、聽老隊員講任務經歷、前往訓練基地親臨“廢墟”體驗……此外,該旅也非常重视发掘地震救援精力對官兵成長的引導效果和對軍事訓練的激勵效果,通過拍攝微電影、匯編救援故事集、創排文藝節目等方法,感染教育更多官兵。

  “從這張相片上可以正常的看到,官兵當年執行任務乘坐的是進口運輸機。现在,我們參加綜合演練,已乘上了我國自主研发的大型運輸機……”新兵入營后不久,一場強軍故事會在救援隊榮譽室展開。曾參加汶川地震救援的軍士李肖,站在地震救援足跡牆前講述著救援隊的光榮歷史與發展變化,讓新戰友們心生骄傲。

  “在隊員心中立起標杆,把地震救援精力同救援技術一道薪火相傳,是每一代救援隊員的任务與擔當,也是我們一向以來的課題。”該救援隊副總隊長王亞男介紹,救援隊將救援編組最大极限地貫穿於隊員的作业日子中,培養官兵“團結協作”的默契﹔用險難課目做引導,培養官兵“不畏艱險”的勇氣﹔以先進典型做標杆,培養官兵“無私奉獻”的胸懷,充沛發揮地震救援精力鑄魂育人功用。

  “现在,我加入了當年救援我們的那支隊伍。作為中國國際救援隊的一員,我倍感骄傲,定會用實際行動傳承救援隊光榮傳統。”4月27日,來自青川的某連指導員強天林在“救援隊建立日”活動現場的動情發言,讓官兵很受觸動。那一天,在隊員們飽含真情的演講發言中,我們似乎感受到一顆顆熾熱的心在磕碰,紅色血脈在流动。

  採訪那天,我們走進了該救援隊搜救犬分隊,隻見分隊長賈樹志正在繁忙著检查搜救犬狀況。

  2001年,賈樹志在無資料、無經驗、無基礎的條件下艱難探索,開創了地震搜救犬訓練的先河。從當初喜歡舞刀弄槍的訓練斥候,到现在沉穩牢靠的“犬王”,賈樹志是救援隊歷史的見証者、參與者,也是救援隊官兵傳承發揚地震救援精力的代表者。從他對一次次救援經歷的回憶中,我們逼真感受到他對這份事業的熱愛與執著。那天,他告訴我們:“我的才能有限,隻期望逝世之后,把自己的遺體捐給搜救事業,能為戰友們霸占訓練難點再做點貢獻……”

  第一批救援隊隊員、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教官王念法和賈樹志一樣,都伴著救援隊的發展而成長。20多年來,他一向活躍在救援實戰和教研一線。在採訪中,屢有隊員提及王教官和他的“兩句話”。一句是寫在他筆記本扉頁的“苦練創造奇跡,苦干成果未來”,讓隊員們很是認同。我们深知,平時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在祖國和公民需求的時候挺身而出。另一句是王念法常挂在嘴邊的“要為1%的期望,盡100%的尽力”,讓隊員覺得備受激勵鼓动。

  在這支隊伍裡,像賈樹志、王念法這樣的“救援斥候”還有许多。他們就像一個個標杆,感化著一批批隊員苦練本領,奮勇前進。

  2019年,有著近三分之一“新鮮血液”的救援隊,歷經41小時連續作業,高分通過聯合國組織的國際重型救援隊復測,創造了該項測評的歷史最好成績。復測時擔任搜救組長的軍士何及第回想這段經歷,頗為慨叹:“我們的成功,靠的是素日的苦練,是經驗的傳承,是精力的支撐。”

  “我們是中國國際救援隊,正在進行救援。你們的家人正在等候,請各位不要驚慌、不要放棄期望……”春末,某綜合演練現場,救援隊無人機在“廢墟”上方低空巡航廣播,多架小型無人機在不同區域盤旋偵察。另一邊的現地指揮帳篷內,救援指揮組正緊盯屏幕,检查各點位無人機實時回傳的救援畫面。在歲月靜好的日子裡,這支英豪救援隊正以實際行動詮釋地震救援精力的內涵,不斷提高戰斗力,隨時准備用芳华和熱血點亮廢墟中的期望之光。(王爽、劉凡)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关于我们

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0731-85782172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